獅城國慶,唱的是「Majulah Singapura」
Maju在馬來語解作Onward,這句「前進、新加坡」不只國歌的歌名、也是印在身份證和硬幣上國徽中的Motto。
外國人自然問,華人佔74%、以英語通用的新加坡,為何國歌卻是馬來語?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英語、華語,泰米爾語(Tamil)外,馬來語又為國語。
今天的國歌,59年新加玻脫離海峽殖民地成為自治邦時便啟用,時任總理的杜進才認為馬來語相對英語是本地語言、容易被各族群理解。65年脫離馬來亞聯邦獨立,連同國旗沿用至今。
這也有繼往開來的意味,新加坡這名字便來自13世紀的新加坡王國,馬來語為Kerajaan Singapura (又源自梵語的獅城)。國歌外、軍事口令也使用馬來語,主權基金淡馬錫人所共知,Temasek 所指是今天新加坡13世紀前的地名,也是源於馬來語。
正如金文泰在港大建立中文學院出於某種需要,多民族的移民國家,有著十分微妙的語言政策。新加坡70年代華文教學的南洋大學被抵制及關閉、79年又推廣「講華話運動」,李光耀便有本專門以雙語教學為題的回憶錄。
身份認同建構需時,務實决擇也不無代價。而捍衛語言文化、保留舊有建築、正視往日歷史等在某些國度只顯得更奢侈。對比新加坡和香港的歷史博物館,也許便會明白今天的香港欠缺了點甚麼。
國慶種種場面,今天的我自然無法代入。
而假若台灣李登輝以「生為台灣人而不悲哀」為己任;
李光燿新馬分家時鏡頭前淚流滿面55年後的今天,這小島努力傳達的,也是種「生為新加坡人而不悲哀」的訊息。
在破局之秋的香港,
兄弟爬山,「生為香港人而不悲哀」也許是務實的最大公因數。Mov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