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記憶的城市
在歐洲流浪一年
最大的特點
就是你可以感受到城市的記憶
這張椅貝多芬坐過
這一間咖啡店梵高為常客
隨處都是過千年的古蹟、過百年的老店
那一種氣息
不是可以量化的
而是像紅酒般揉合山水、經歷風霜而慢慢釀出的香醇
而在香港?
不說高鐵 天星 皇后碼頭
說近一點的西環和港大
我慶幸自已在西環區住過
保留了點舊香港
大學初立、英軍、日治的㾗跡都可見到
海味、紙紥、燭品等老店
走到南丫島以至外國的茶樓,用的篜籠也是西環德晶森記
原來已是晚清開業至今
卓記和森記相繼結業
中學、大學到現在
都是朋友街坊的聚腳地
串連每個人的故事
很坦白說從來沒覺得森記的糖水很好吃
那味道不是來自那碗有點水的芒西
而是和三五知已相約談天然後叫一碗合桃露一碟蘿蔔榚都聽到一句「賣哂」那種別知故問的滋味
港鐵西港島綫
西環翻天倒地
垃圾房對面、或兩橦本來己經很近的樓宇中間竄出一橦橦的所謂豪宅
倒模出又一個商場
石屎如林立,天空卻依稀
港大百周年校園也大興土木過程其實學生的參與度很低
參與的意思,是指討論和爭取
徐朗星、獨立自主橋說拆便拆
當年通宵無數的soc 房被拆去
都不流痕跡
百周年大家記得的可能就是影畢業照時那個標誌和那頭獅子
港大硬劃出一個小得可憐的草地
硬劃一條花了不止百萬的偽百萬大道
糖水舖結業
看似是小現象
其實是當代香港社會最核心的問題
很記得中學時的歷史課
白耀燦老師第一堂問過一條問題
為什麼要讀歷史?
後來才想通
不是從錯誤中學習等等很多教科書式的答案
重要的因為現在是由過去而構成
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
和用殘餘的微波輻射去探索宇宙的起源是一樣的
明白過去,才能掌握現在
加入時間的寬度 人才能明白很多事都是雪泥鴻爪
在時空中無法辨別路向
沒有身份沒有方向感
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決不會有未來
讀陳雲的《香港城邦論》
沒想到不謀而合
當然更一針見血
「香港要保住現狀,必須知道三世因果:前世、今生、未來。前世是歷史意識,你親自考察過去,知道自已的來歷,不是人家說甚麼,你就認為自已是甚麼」
「香港的苦況,就是只有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前言)
自已做科技行業
卻有時想
科技進步,只是給人類面對過去逐漸逝去的將來挽留一點希望
工程,不能取代文化和人情
人追求更新、更快、更大永遠不會滿足
貪新鮮卻其實更討厭改變
根本不能接受世界改變得那麼快
懂得懷愐很難得
要明白世界上很多東西其實都值得保留
時代需要進步,
變幻也是永恆
是的,它們算不上歷史文物
而然社會現象是汰強留劣
背後的原因
大家其實很明白
謀殺森記的是地產霸權和我們的品味
選擇就只剩下OK、7-11、吉野家、麥當勞、大家樂
親耳聽過九十後說
「老麥是全世界最好味的食物」
其實它們本來就不便宜,背後更有很大代價
當取代他們的是一堆全港也一樣的連鎖店
令人更厭惡
這些店舖結業也不會有感觸
因為隨便就可以找到從價錢牌到清潔劑的香味和空調温度都一模一樣的一家店
盲目滿足地產商
自以為是發展
看看每年多少人到台灣夜市掃街?
香港卻連魚蛋檔也難找
賣雞蛋仔也被趕絕
大街只有寬頻和電話推廣
人心沒有地方可以依據
就只能寄托於炒賣iphone
追逐著數、拼命消費
投射於其實很平庸的電視劇去對抗
坐以待斃,香港人終究後悔
p.s. 壞習慣,這篇文章draft了已逾一年